2020年9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副经理/反应堆物理总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蔡翔舟研究员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方德清教授在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314会议室,为师生们作了一场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公司刘应都博士主持,公司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和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期待,绿色、低碳排放的能源产生与利用,推动着世界各核科技国家发展固有安全性更高和环境友好型钍铀资源高效利用的第四代新型核反应堆-钍基熔盐堆系统。蔡翔舟研究员以钍基熔盐堆研发进展及其在特种领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从反应堆优势、特点(高安全性、常压运行、高中子经济性及便于小型模块化)及基于现有工业制造能力存在的核心技术挑战等问题,阐述了钍基熔盐堆概念和微小型熔盐堆在空间海洋等特种领域的应用能力。报告还介绍了2011年以来,上海应用物理所熔盐堆研发团队在开发2MW热功率钍基熔盐实验堆材料设计与加工、设备研制、反应堆设计与系统集成、熔盐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方德清教授主要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长期耕耘在中高能粒子碰撞、放射性核束物理、核物质性质等方向;此次学术报告,方教授以“弹核碎裂反应与放射性核素产生”为题,介绍了近20年以来其课题组团队基于弹核碎裂反应理论模型(擦碎模型,统计擦碎模型SAA)和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QMD),在弹核碎裂反应产生的同位素分布截面及其同位旋效应、中子皮对弹核碎裂反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次学术报告,既有关于基础物理学中的核相互作用力前沿探索研究,也有先进核能开发利用的报道,使学院参会师生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视角更进一步理解了微观物质世界和材料在核能中的前沿应用,搭建了一次公司师生与一线核物理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王莆森、梁艺耀供稿)